半岛bandao首场独奏!带着钢琴漂洋过海齐默尔曼征服上海乐迷
半岛bandao首场独奏!带着钢琴漂洋过海齐默尔曼征服上海乐迷波兰钢琴家齐默尔曼以登台次数稀少、对演出环境要求苛刻而闻名。对很多中国乐迷来说,他一直是活在唱片里的传奇音乐家,鲜有机会在现场聆听琴音。
1月19日晚,68岁的齐默尔曼自带钢琴,现身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上他在上海的首场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一票难求,开票即秒光。
一袭黑色燕尾服、须发皆白,齐默尔曼在炸裂的掌声中从容走向舞台中央,敲击琴键。音乐响起的一刻,音乐厅里鸦雀无声。现场观众和齐默尔曼达成默契,表现出得体的观演礼仪,所有人都绷着神经,就连咳嗽都集体控制在曲终后匆匆进行。
1975年,19岁的齐默尔曼在肖赛夺冠,成为该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从此,齐默尔曼的声望始终居高不下,以潇洒稳健的台风、细致入微的控制力和对于音乐富于哲思的诠释,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乐迷。
音乐会上半场,以肖邦的夜曲和奏鸣曲开篇。夜曲的创作贯穿肖邦的一生,齐默尔曼选取四首夜曲(第二、第五、第十六、第十八),以小见大、循序渐进地捕捉作曲家的创作心路变化。《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抵达巅峰时期的代表作,齐默尔曼用波兰人骨子里的浪漫诗意,弹出天鹅绒般的音色,弹出最地道的肖邦风味。
下半场以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版画集》开场。这套作品独具东方韵味,《塔》《格拉纳达之夜》《雨中花园》三首小曲各有意境,齐默尔曼对音色与节奏的强大掌控力,像在朦胧诗般的西方画作下增添了几笔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淡雅之韵。
席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又一杰出的波兰作曲家,被称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齐默尔曼现场带来《波兰民歌主题变奏曲》,尽情释放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作曲家本人的手极大,喜欢在技术上进行种种挑战,也因此这部作品的难度极高。
2014年,齐默尔曼首次来沪,和帕沃·雅尔维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钻研了逾20年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当时,音乐厅特别定制1200余个手机袋,引导观众寄存手机,提倡文明观演。这一举措也成为当年古典圈里的热议线年,齐默尔曼再次来沪,和萨洛宁指挥的英国爱乐乐团合作伯恩斯坦《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虽然名为交响曲,但它实际上是一部钢琴协奏曲。
“协奏和独奏还是不一样。”6年前,陆平看了齐默尔曼协奏,如今又来到独奏现场,“演协奏曲,钢琴家虽有发挥余地,但还是会被制约,要和身后的乐队紧密配合。弹独奏曲,聚光灯下只有钢琴,主导权在钢琴家,可以展现出更多的自由处理和美妙变化。”
这份痴迷源自少年时代的经历。在上音附小、附中求学钢琴时,他和同学们都是看着齐默尔曼的演奏录像长大的,“他的台风潇洒,手型完美,我们会在琴房模仿他的动作,手腕什么时候提起来,手指什么时候在琴键上抖动,一招一式都会刻意模仿。”
“他长期保持着高水准的演奏状态,而且不断在精进。”陆平观察,很多钢琴家年轻时弹得好,主要靠辉煌的技巧取胜,到了一定年龄遇到瓶颈后就再也上不去,齐默尔曼的状态却始终没有滑坡。
“一方面,他超级稳定,现场一般不会出现失误,碰错音的情况也很少见。另一方面,他把感性和理性进行了完美结合——技巧出众的演奏家往往喜欢炫技,而音乐表现力好的演奏家半岛·体育官网,有时候又会在技术上吃力——齐默尔曼整合两点,取得了完美平衡。”陆平说。
和很多动辄一年百场的钢琴家相比,齐默尔曼以演出稀少闻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将自己每年的演出控制在50场左右。他的唱片也不多,千呼万唤,好几年才出一张。在现场演奏或灌录唱片前,他可能会研究一部作品长达数十年,以探索每一个方面并思考其意义。“艺术最伟大的成就是在音乐厅中发现的。”齐默尔曼说。
“他本人非常自律,追求极致完美。”陆平说,通常一场演出结束后,艺术家都会去吃夜宵庆功,齐默尔曼会把自己当天的音乐会录下来,回到酒店后,再晚再累都会回听录音,以从中发现问题,在今后的练习、演奏中去改进。
“如果最近状态没有达到最佳,或没有演出新曲,或对旧曲没有新的体会,他宁可不演出,在家闭关。”齐默尔曼的演出从来不以量取胜,而是希望每一场都能给观众带来特别体验,所以能在现场听到他的音乐会,乐迷们都格外珍惜。
自1989 年起,背着钢琴巡演已经成了齐默尔曼的一大标签。此次中国之行,他一如既往带上自己的钢琴,漂洋过海,一路随行。
身背小提琴或大提琴游走世界,对小提琴家、大提琴家来说轻而易举也不失浪漫之味,自带钢琴巡演却意味着“吃力不讨好”。
2001年“9·11”事件后,世界各地海关对于钢琴运输的要求越发严格,齐默尔曼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经历,乃至于钢琴上的磕碰,不再执着于每次都自带钢琴,但仍会带一组琴键和击弦机随身——这是钢琴最核心的部件。
“钢琴家应该对他们的乐器感兴趣。”齐默尔曼少年时代曾亲自参与钢琴制作,还会修理保养钢琴,甚至拥有钢琴调律师的专业执照,对钢琴的机械结构以及不同作品对钢琴的需求了如指掌。
也因此,他能发出作曲家作品独有的声音,呈现出来的音乐完全符合他对于音乐的最高追求。也因为成本高、要求高,他的音乐会数量并不多。
齐默尔曼也以对演出环境要求苛刻而闻名。上海的独奏音乐会上,从入场、退场、谢幕到返场等,全程禁止拍照、摄像、录音。
苛刻的要求源自曾经不愉快的经历。 2013年6月,齐默尔曼在德国鲁尔钢琴节演出时遭,现场录像被上传至YouTube,导致唱片公司解约,原本计划好的唱片发行计划流产。“YouTube的出现对音乐是一种巨大的毁灭。”齐默尔曼愤怒地说。从此,他开始严肃地强调维护自身权益。
“记录音乐会美好印象的最佳设备,是我们的双眼、我们的双耳。”陆平认为,观众要学会尊重艺术家,学会尊重艺术作品,“实际上最后得益的还是自己,我们能更加纯粹地把注意力放在音乐表演本身,而不是种种花边上。”
“齐默尔曼说过,他喜欢和观众现场交流,好比说‘I love you’,一定要面对意中人亲口说出来,这句话才有分量。这样级别的大钢琴家,在不同的舞台、不同的现场,他的演绎、他的诠释一定是有变化的,所以每一次都很珍贵,每一次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