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调律方法与操作流程

2024-05-07 22:31:32

  调律方法与操作流程一架钢琴拥有一般乐器不具备的宽广的音域和从低到高数目众多的乐音。钢琴的琴键一般有88个,即有88个乐音,其音域从A2~c5。这些乐音从低到高横跨7个八度加1个三度。当今音域最宽的钢琴要数奥地利生产的“倍森朵夫”(BÖsendorfer)“帝王”(Imperial)琴。它的音域为C2~c5,97个键,从低到高跨越8个八度音,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乐器的乐音,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器之王”。

  钢琴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众所周知,十二平均律为等比律,即相邻两音(半音)的音高距离均为相等的。这种“律”有个重要特点——任何调式中相同的音程其距离都是相等的,而且那些表示为不同音名,却是同一个音的音高也是相等的,绝不因为转调或音调而有所改变。正因为十二平均律的这一特点,奠定了它在“律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又因为钢琴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加之宽广的音域,它有着其他乐器所不具有的“包容性”和实用性。但是,钢琴这一个特征也给调律增添了诸多的不便和难题。如何获得正确的一系列87个连续不断的平均律半音,一直是钢琴调律师研究的主题。目前,钢琴调律方法从形式上划分为两种:“听觉调律法”和“视觉调律法”。我们着重讲述前一种调律法。

  听觉调律法在具体操作上虽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但其基本方法和基本顺序却是相同的。听觉调律基本方法是,首先,调整出一组音之间的十二个准确的平均律半音;而后,以此为基准音★调整其余各音组的同名音。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快捷,既方便又准确。基本顺序是:

  (1)基准音组的设置与调整。这一步骤又称“平均律的分割”。它是在中音区科学地选择一个适合的基准音组,采用调律法来确定标准音高度和将其精确的分割为十二平均音律,使其成为调整其他音组的标准音。这一步骤为调律过程中最初和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因为,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钢琴的音准。

  (2)以基准音组的各音为基准,按八度音程关系下行和上行依次调整其余各个音组的同名音。这一步骤又称“八度取音”,俗称“调八度”。

  (3)以同音弦组的基准音为基准,调整同音弦组的其余琴弦的音。这一步骤又称“同度取音”,俗称“调同度”。

  在一台钢琴上实施听觉调律,需用几个或更多的操作步骤来完成。这些步骤哪个先进行,哪个后进行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钢琴调律质量和效果,所以,需要事先将这些步骤编排成一个顺序,以供调律者按照操作步骤的顺序来实施。操作步骤的顺序称作“操作流程”或“工艺流程”。

  听觉调律工艺流程的设计和编制,存在着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也是设计和编制调律工艺流程的根据和必要条件。因此,需要调律师去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是:

  任何一种调律工艺流程的设计与编制,其依据首先是钢琴的“调律幅度”。所谓“调律幅度”是指被调钢琴从原有音高调整到所需音高的距离。这里,被调钢琴的所需音高由钢琴的主人、使用者或乐队指挥确定与提供,或者按第一国际标准音高al=440Hz确定;钢琴的原有音高则由调律师通过检测获得。这两个音高的距离差异大,调律幅度就大;差异小,调律幅度就小。当调律幅度大时,整个钢琴弦张力的变化就大;弦张力变化大,对钢琴音高的稳定性影响也就大。调律幅度较小时,整个钢琴弦张力的变化小;弦张力变化小,对钢琴音高的稳定性影响相对也小。为了获得准确而稳定的音律,调律师不得不根据钢琴的调律幅度来设计与编制调律的工艺流程。一般来说,对调律幅度稍大的钢琴,其调律的流程要复杂一些;调律幅度稍小的钢琴,其调律的流程要简单一些。

  任何一种调律工艺流程在设计与编制时,必须考虑它的合理性。它包括操作步骤的划分是否合理,操作步骤先后秩序的编排是否合理等。

  操作步骤划分主要根据钢琴的弦列结构对调律操作的影响。比如,琴弦的构造与材料构成的不同,所产生的音质也不尽相同;不同音质的弦音对听觉调律的判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把琴弦构造与材料构成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音域,划分在同一操作步骤里,以便减少不同音质对听觉判断的影响。

  操作步骤先后顺序的编排,除了依据调律的基本方法外,重要的依据是某一步骤对另一步骤有影响,就可排列的前面。反之,某一步骤对另一步骤影响小,即可排列在后面。比如,音叉取音步骤排在整个流程的第一步,其原因是它直接影响到整个钢琴音的高度。又如,最高音的调律步骤对其他各调律步骤,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可将它编排在后面。再如,低音部调律时,其弦张力的变化对高音部音高稳定的影响要比高音部调律时,其弦张力的变化对低音部音高的影响大得多。因此,需把低音部的调律步骤编排在高音部的前面。因此,调律工艺流程设计与编制是否合理,也是确保调律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

  根据上述三个基本原则对一般使用中的钢琴实施调律,其工艺流程可归纳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前者适用于调律幅度较小的琴,其调律幅度一般不超过8音分;后者适用于调律幅度较大的琴,其调律幅度一般大于8音分、小于24音分。

  4.以基准音组为基准下行八度调整低音区各组同名音的某一根弦,然后以其他音程校正,随即调整同度。

  5.以基准音组为基准上行八度调整中、高音区各组同名音的某一弦,然后以其他音程校正,随即调整同度。

  9.以基准音组为基准上行八度调整中、高音区各组同名音的单音,然后以其他音程校验,随即调整同度。

  对于一位技术娴熟的调律师来说,复杂的调律流程可在80min内完成。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钢琴在进行调律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拆卸部分钢琴外壳、摆放调律工具等。在调律操作完成后还需要做一些结束工作,比如,安装钢琴外壳、收拾调律工具等。只有同时做好调律前后的工作,才算真正完成了整个钢琴的调律工作。由此,认为调律前后的工作内容也是整个钢琴调律操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钢琴调律前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钢琴的准备,二是调律工具的摆放。在具体操作时,不同种类的钢琴有着不同的具体操作内容。

  (1)拆卸钢琴外壳。首先,将放在钢琴上的物品移走或取下。随着,打开琴的顶盖。然后,依次卸下上前板、键盘盖、压键档和弱音器。

  ①琴的顶盖板如由一块板构成,打开靠在墙时,应用柔软的材料把盖板与墙隔离,以防碰伤或磨伤盖板。

  ②拆卸外壳前,要适当地清除放在琴周围物品,使琴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搬动外壳构件时被撞上。

  ③外壳构件竖起靠放时,一要将构件轻轻地放在地上和靠在墙上,以防碰伤;二是构件靠放的角度要适中,以防构件移动滑倒。

  (2)清除灰尘。用抹布清除键盘和支架顶面上的灰尘。用毛刷清除角落和不宜用抹布清除的构件上的灰尘。

  (3)工具的摆放。在键盘平衡销的内侧,先铺一块厚软布。在软布上有序的摆放好要使用的各种工具,把工具与钢琴隔离,以防止工具碰伤钢琴。

  ①调整低音部时,垫布和工具放置在高音部键盘平衡销的内侧;调整高音部时,垫布和工具应放置在低音部键盘平衡销的内侧。

  ③移动垫布和工具的摆放处时,应用双手同时将垫布对折、水平提起,以免工具滑落,造成钢琴的损伤。

  (1)拆卸钢琴外壳。同立式琴一样,首先把摆在琴上物品移走。随后将前盖翻到后顶盖上,再用短撑杆撑起(前后)顶盖。然后卸下琴谱架、键盘盖。

  ①把前顶盖翻到后顶盖上,要双手同时用力进行,快落到位时要控制好力量,要将前顶盖轻轻放到后顶盖上。

  在钢琴调律复杂工艺流程中,从(1)至(5)步称为粗调律,简称“粗调”;从(6)至(11)步称为精确调律,简称“精调”。调律复杂工艺流程实际上由一遍粗调和一遍精调构成,而调律简单工艺流程却由一遍精调构成。为什么调律幅度较大的钢琴需要经过二遍调律,有的需要三遍,有的甚至于需要三遍以上。这是因为调律幅度较大的钢琴经过一遍调律之后,仍会出现大幅度的走律现象,出现一时间音高无法稳定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提高音高实际上是以增加弦的张力来实现的。而弦张力的增加,势必增加了对共鸣板的压力。也就是说在调整弦张力的同时,破坏了共鸣板原有压力的平衡。由于共鸣板上的压力是由弦马传递的,故弦马所负担琴弦的数量以及在共鸣板上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共鸣板各部位所受压力的程度。显然,共鸣板高音弦马处要比低音弦马处承受压力要大得多。一是高音弦马上架设的琴弦的数量要比低音弦马多得多,故承受的压力大得多,传给共鸣板上“力”也就大得多;二是高音弦马对角横跨共鸣板的腹部,弦压载荷集中处于共鸣板的中部,而低音弦马处在共鸣板的边缘,弦压载荷处于靠近共鸣板的支座。因此,高音弦马对共鸣板的压力影响较大。此时,共鸣板压力需有个重新平衡的过程。共鸣板的压力在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当中,反作用于琴弦,从而影响着已经调整好的琴弦张力,使琴弦失去已获得的音高。

  可以从材料力学中了解到,任何一种具有弹性性质的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其塑性变形还会随时间而增长。例如,一根扎头发的牛皮筋使用一段时间后,它变得比原先长了一点。再使用一段时间,它又长了一点。材料的这一性质称为“徐变”。琴弦的塑性变形发展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徐变,即在琴弦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增长;另一种是松弛,即在琴弦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琴弦的应力随时间而降低。如下图所示两根相同长度的琴弦,一根吊以某一荷重维持其应力不变,经过时间t,琴弦在弹性变形∆Lel的基础上出现塑性变形∆Lpl。这就是琴弦的徐变现象。另一根通过长拉和锚固在琴弦中建立起同一拉应力δ,维持其长度不变,经过时间t后,琴弦应力降低∆δ。这就是琴弦的松弛现象。这一应力降低可以这样来理解,设想琴弦维持应力不变,经过时间后产生徐变形∆Lpl,然后再使琴弦缩短丛小则拉应力降低,因而琴弦拉应力降低。琴弦拉应力降低从音高降低。琴弦拉应力松弛的最初发展到最后趋于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弦轴而言,在弦轴板外面一端,受弦张力的作用下产生扭转应力,其塑性变形性质与琴弦基本相同(所用材料基本相同)。它不过表现为徐变,但它的徐变形却直接影响到弦张力,使弦张力降低。虽然弦轴的徐变变形非常微小,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频率较高的音来讲,其影响不能不计(计算举例)。弦轴徐变变形的最初发展到最后趋于稳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根据上述材料性质,可以采用对琴弦“超拉张工艺”来减少应力平衡时间。即让琴弦在高应力下维持数分钟,将本来需一小时或几小时完成的那部分应力松弛或徐变,在数分钟内完成,故重新张拉到额定值时,一部分应力松弛或徐变已完成。这样可减少产生大幅度走律现象和调律的次数。这个超拉张工艺流程就是粗调过程。

  粗调的基本原则,一是调律操作要迅速;二是根据调律幅度的大小,适度的将音调高一些。按照调律复杂工艺流程粗调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迅速地用音叉取37A键音。首先根据音叉与37A初始的拍音量,确定调律幅度,然后再根据调律幅度取37A键音中弦;

  (2)基准音组分割。标准音高确定以后,随着是基准音组的十二平均律分割。这个分割是粗分割,主要强调是速度,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虽然,粗分割没有必要精确的去调整四五度或三六度,只要能够把十二个音基本取到位即可。但是,不能忽略分割过程中累计误差的危害性,必须随时调整偏差,平衡音高。若前一个音程调得比标准位置★略宽一点的话,最后一个音程就要调得比标准位置略窄一点;如果前一个音程调得比标准位置略窄一点的话,那么后一个音程就要调得比标准位置略宽一点。下面三个音程的校验是必不可少。

  (3)低音(下行)八度取音。如果调律幅度小于16音分,低音八度取音应按纯八度要求调平,若调律幅度大于16音分,就要八度音程调窄一点,也就是将下方音略取高一点。

  (4)中、高音(上行)八度取音,根据调律幅度的大小,适量将音取高一点,把八度音程调宽一些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取高的量如下表。

  (1)中音区第一组音(46F-57F)的八度取音,其拍音量不能有过大误差,否则会影响高音部的准确率。

  (5)粗调既要向精度方面努力,更要向时间方面努力。练习时需设定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粗调阶段的各项步骤和应调整的各个键音。初学者至少需要40~50分钟完成。2~3个月以后应该在30分钟内完成,最后应达到20分钟内完成的标准。

  ①右手持扳手上行和下行时,都不能产生向下(压板)或向外和向内的力。应充分地控制住扳手,使扳手运动与弦轴运动的方向完全一致。

  ②扳手运动时,应是连续、不断的,不能在中途将“力”卸掉停下,要一直将扳手运动到所要的音高上。

  (5)在把握或计算调高的量(尺度)时,既要根据调律幅度大小(整个钢琴的音高变化),又要根据每根弦的实际音高变化的大小,不能机械的照搬上表。

  (1)粗调是保证调律幅度较大钢琴的调律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调律质量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音准;另一个方面是让这个音准尽可能地保持较长的时间。对一台调律幅度较大的钢琴实施调律,如果没有粗调过程的话,那么确保调律质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粗调是钢琴这个乐器本身客观的要求,是这个乐器的特性所决定的。

  (2)粗调可以缩短整个调律的时间提高工效。如果能较好地进行粗调,在精调时只要稍加修正,便可完成整个调律,可以从前面的粗调实施中得到证明。“较好的粗调”才能实现缩短调律时间、提高工效的目的。

  精确调律的简称为精调。精调是指钢琴在粗调的基础上或调律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精确调律的过程。精调有如下含义:

  (1)尽可能调出符合十二平均律和音乐要求的基准音组。从调律的基本方法得知,其准音组的音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钢琴的全音域。正因为这样,就要采取一切手段保证基准音组符合十二平均律。因此,基准音组在精调过程中,加入了校验音程和音程比较等步骤与方向,随时随地的校对所取的音,并随时随地的校正其偏差。

  (1)最小限度地转动弦轴。要将听觉判断、调律扳手操作、击键完全融和、相互作用、相互控制和相互约束,尽可能少的转动弦轴。

  (2)在转动弦轴时,要通过手上的感觉随时随地的估算弦轴扭转的变形量全长张力的平衡情况,以确定到达准确音高以后所要设置的“拉幅”★。

  (3)自己认为所调音达到标准(所要求)音后,需用测试击键(强有力的击键)与听觉判断密切配合,测试音高的稳定性。音高如有变化,随时随地校正。

  (4)无论是平均律分割,还是八度取音和同音取音,即每一个取音步骤完成后,接着都有校对复核和音程确认的步骤以及用“确认击键”对音高的准确性、音程的幅度加以确认。

  基准音组一般设置在33F-45F的八度之间,即:小字组f到小字一组f。在钢琴调律史上曾有过不同音域的设置,例如:有40C~52C★、28C~40C★、37A~49A★、39B~56E★、30D-42D★……这些基准音组音域的变迁原因:一是随着调律初始音的变化而变迁。起初,调律的初始音(标准音)为中央C(40C),其基准音组一般设在40C~52C。后因国际标准音确立为小字一组A音,基准音组也就移设37A-49A。二是随调律法的不同而不同,设在37A~49A的,采用的是“四、五度调律法”,设在39B~56E,则采用的是“五、八度调律法”;三是提高调律精度的需要;如,把基准音组从40C~52C移至28C~40C,是为了加入能够分辨拍音数的大三度校验音程,以提高调律的精度;四是随着调律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1)音色统一,有利于听觉。现代立式钢琴33F(含33F)以上的键音配置的琴弦统一为裸弦,33F以下的键音所配置的琴弦就不一定统一了,有裸弦或缠弦。由于琴弦配置统一,音色也较为统一,音色统一必然有利于听辨。

  (2)音的衰减相对较慢,给听觉判断足够的时间。音的衰减速度主要与频率、弦的质量和张力等因素影响有关。在频率和质量同等条件下张力大,音的衰减速度快,在频率和张力同等条件下质量大,音的衰减速度快,在质量和张力同等条件下频率快,音的衰减速度快。反之,则相反。由于33F以上各键音其弦的质量和张力差异不大,可视为同等条件。因此,频率的差异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又由于33F~45F13个键音的频率均慢于其他各音,因此,音的衰减速度相对较慢。这样有利于听觉判断,有利于平均律分割精度的提高。

  平均律部分音程一秒时间的“拍”数(理论数值) (从28C~52C各上行音程精确到小数点以下二位)

  当采用“四、五度调律法”分割平均律时,四度音程在听觉判断上可近似为“一秒一拍”,五度音程可近似为“三秒二拍”★。当采用“三、六度调律法”分割平均律时,其拍数基本上在“一秒七拍到一秒10.5拍”之间,容易分辨,便于掌握。

  (4)在此音域中低次倍音其音响强度适中,有利于拍音的分辨和估算。在基准音组的分割过程中,调律师的听觉主要摄取音程两个音的共同倍音(亦称“吻合倍音”)。这些共同倍音均属于低次倍音。33F~45F的振动频率在175~349Hz之间。有关研究表明,此间多数的音初响阶段其基音的音响强度稍弱,低次倍音的音响强度稍强,而且各倍音强度均匀适中。因此,有利于对拍音的分辨和拍数的估算。

  (5)倍音的不协和性影响较小。由于33F—45F八度各音的倍音不协和性的参数,较其他稍高一点的八度各音要小。影响分割的精确度,比其他稍高一点的八度各音也要小一些。根据计算,因倍音不协性影响,在33F-45F之间获得平均律各音高与理论数值相比,只有个别偏差在1音分左右。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