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70+!他们在此方舞台芳华依旧
平均年龄70+!他们在此方舞台芳华依旧“我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至今已经做了46个年头的河大人。一开始大家叫我小王,后来叫我老王,现在呢叫我王老……”这是河南大学原副校长王发曾在“河南大学建校111周年庆典晚会”《那时芳华》节目的开场白,随着深情的音乐响起半岛·体育,舞台上青年学子与耄耋老人翩翩起舞。在他们的一笑一颦中,全场师生无不热泪盈眶,感慨时光飞逝,更为台上努力表演的老人们喝彩加油。而这些老都来自于学校的一个老年文艺团体——河南大学老干部管乐团。
自老干部管乐团2018年成立以来,紧跟时代步伐、响应中央号召,以手中的乐器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在河南大动会的开幕式上、在“教职工健步走”活动中、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女教职工趣味竞赛活动的赛场上、在漯河沙澧河畔、在兰考、在2023年新生军训表彰大会上老干部管乐团都展现出属于他们的最美芳华,奏出了刚进有力的新时代最强音。
时光倒回到5年前的2018年,退休教职工李钧等拟创建河南大学老干部管乐团,他们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一批封存不用的乐器。经过修理,他们就开始组建团队,学习器乐演奏。管乐团的老教师们当时的平均年龄已近古稀,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基础,但他们毫无畏惧,从零开始乐理知识的学习。正如管乐团负责人李钧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是学无止境,是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管乐团指挥、音乐学院在职教师姜勇回忆道:“2019年3、4月份那阵我担任乐团指挥,暑假曾经开过一个集训班,基本的乐理知识普及做了一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清澈的水系边,优美的校园里,大礼堂二楼的教室里,乃至于疫情期间空荡的地下停车场里,都留下了他们刻苦练习的身影,他们不叫苦、叫累,有条件要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练,很快就踢开了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以昂扬的斗争精神为乐团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退休后,没有了天天的忙碌和工作的压力,开启了颐养天年的生活模式。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何况是退休后的生活琐事,如果不是都有一颗老有所为的心,老干部管乐团的老师们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地理与环境学院地理系原主任赵秉栋,年逾七旬,却从不缺席乐团的排练。老教工们见面之后聊的最多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自己在演奏的功力上有了如何的精进,高兴了在其他人面前独奏一曲,虽带有一丝炫耀,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取得进步的认同和发自肺腑的愉悦。在《那时芳华》的排演训练中,每天两到三个小时,没有周六日,这群年逾古稀的老教工们在排练间隙吃片降压药、降糖药,就再次投入枯燥的练习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他们努力的拼搏,哪有舞台上绽开的芳华。
俗话说四十不学艺,管乐团的老教师们从零基础学演奏所耗费的体力与精力是年轻人所不能想象的。他们想出了“学习、训练加演出”的发展模式,学习可以促进训练和演出效果的提升,而训练和演出所得到的反馈也能促进学习。业余的团队,专业的精神,管乐团终于实现了从“各吹各的号”向“八音迭奏、整齐划一”的转变。但是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专业管乐团的差距,李钧老师在乐团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上说,“我们还是热爱音乐的初学者,刚刚迈进了音乐的大门。我们年龄大、学得慢,我们现有水平一般般……一句话,我们的差距是系统性的。”但是这是管乐团继续前进的宣言,而非知难而退的借口。时至今日,他们的训练从未停止。
9月25日,河南大学建校111周年教学成果展示汇演后,整个大礼堂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在这发自肺腑的掌声中还有微微的抽噎声与感动的抽泣声。王发曾老师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大礼堂里疼爱地看着一代又一代的河大学子为母校歌唱,为青春礼赞。这时,一个坐在旁边的学生认出了他,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王老师,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到学校的大礼堂中,也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让我感动的节目,让我感受到河南大学如此的亲切,也很庆幸我是河大人!”那个女生动情地说着,眼含泪水,充满了对母校的爱意与感动。或许,这就是独属于河大人的那份情怀,“铁塔牌”学子、河大人的称谓,一直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照耀着一代代河大学子,心怀感恩,走向远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学校老年社团挂靠单位的负责人,离退休、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牛林豪称赞老干部管乐团的老教师们自成立以来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坚毅前行,成为了学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不断传递正能量,为多彩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河大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希望他们秉持着“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初心,精神抖擞地奏响学校新时代的奋进乐章,步履铿锵地奔赴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
声明:河南大学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