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麒麟在美国林肯中心奏响中国作品
孙麒麟在美国林肯中心奏响中国作品近日,在美国林肯中心茱莉亚学院音乐厅,随着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奏响,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孙麒麟独奏音乐会拉开序幕,这也是她在茱莉亚学院最后一场博士毕业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演奏的作品均诞生于过去七十年间,既有传统西方作品又包括中国作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近现代钢琴创作的发展。
音乐会上半场选择的曲目为中国钢琴作品,其中有两首出自川籍作曲家之手。开场作品《巴蜀之画》是川籍作曲家黄虎威的代表作,讲述了巴蜀之地的青山秀水与人文特色。黄虎威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孙麒麟在川音读书时曾与黄虎威有过几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收到他专门题词相赠的作品集一套。她表示:“黄老先生几年前仙逝,我在纽约的舞台演奏他的作品,是对先生的缅怀。以这样一首讲述家乡的曲目作为开场,在我看来是再贴切不过了。”上半场收尾的曲目《江山颂》出自另一位川籍作曲家——才华横溢的90后青年文子洋之手。该曲编创于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之年的2022年,作曲家用艺术的表达赓续红色基因,聚焦“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一主题,对红色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赞颂这个伟大的时代。演奏完该曲,同为90后的孙麒麟对现场观众说:“我最感恩的就是出生在这个和平美好的年代,如果不是这样,我无法想象自己能有机会接受到如此丰富的教育,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某种意义上,茱莉亚的舞台是一个很有魔力的地方,很多知名音乐家都时常登上这个舞台。就在孙麒麟音乐会举行的两星期前,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钢琴家叶菲姆·布朗夫曼和伊曼纽尔·埃克斯就在同一方舞台上演奏室内乐,纪念半年前去世的钢琴家约瑟夫·卡利克斯坦(Joseph Kalichstein)。
下半场最后一曲,孙麒麟演奏了极具代表性的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她表示,自己受到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滋养,始终对音乐文化之交融充满浓厚兴趣,在西方舞台上演奏一场中西风格结合且具有浓郁中国风的音乐会一直是她的夙愿。她十分渴望以音乐为媒介,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呈现高雅艺术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
孙麒麟的演奏技巧准确半岛·体育官网,音色纯净优美、情感表达细腻饱满,非常打动观众。音乐会结束后,不少观众来到后台向她表达了对曲目安排的喜爱。特别是能如此集中地欣赏到中国钢琴作品,对很多西方听众来说都是第一次。观众们不仅惊讶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妙动听,更是感叹其技术手法的复杂多样化和不同年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变化。一位来自以色列的观众表示,自己在林肯中心这么多年从没听过这么丰富的中国钢琴作品,这是他第一次了解中国音乐,他非常感兴趣,还向孙麒麟询问了购买乐谱的方式。当晚聆听音乐会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则表示,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以及对于祖国和家乡的浓厚情怀。
孙麒麟毕业音乐会的选曲构思,来自于她在四川音乐学院的导师王雁。王雁觉得在茱莉亚的舞台上演奏这样一套曲目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中国音乐,王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准确的判断力。在此之前,孙麒麟中国作品弹得不多,疫情前的时间基本在美国,更是很少深度学习中国作品。一开始演奏时她对风格和趣味的把握不是特别妥当,王雁总笑着对她说,“你太洋范儿了,不够民间。”弹《梅花三弄》的时候,王雁鼓励她联想古代人古朴、温婉、高尚的气节,音乐表达也应该尽量秀丽优美而不需要具有太夸张的张力。每当她内心的感觉过于丰满,王雁就引导她调整状态,让她放松一点,放缓一点。而对于通过毕业音乐会在西方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与音乐,孙麒麟在茱莉亚学院的导师卡普林斯基也表示大力支持,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世界舞台上演奏中国作品,对风格和细节的把握与诠释至关重要。孙麒麟认为,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音乐会上她演奏的五首中国钢琴作品——黄虎威《巴蜀之画》、王建中改编曲《梅花三弄》、陈其钢《京剧瞬间》、张朝《努玛阿美》、文子洋《江山颂》皆能直观感受到不同的中国元素。
首先,五首中国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慢速开始,每一首作品均有一段缓慢、令人遐想的引子作为开头,再逐渐进行音乐素材的发展。“不难看出,这和我们的语言以及审美息息相关。比如在讲述一段故事时,我们经常会说抛砖引玉、旁指曲谕、娓娓道来;形容中国的文人,我们讲究慢条斯理、温文尔雅,虚怀若谷;对于美景的描述也多是山明水秀、别有洞天、风清月皎……诸如此类的语言蕴含着一种缓和慢的韵味,它深入了我们的思想,进而也滋养了我们的情趣。”孙麒麟认为,无论篇幅长短,中国作品大多以一种不紧不慢且空灵松散的音乐形象出现,似乎每首作品都从烟雾缭绕的禅意中缓慢渗透出来,这也给听众创造了遐想的空间,就跟中国山水画创作一样,少即是多。此外,从中国建筑审美的角度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中国式的庭院宅楼,入口都不是特别宽大,从一扇较小的门进入后,会看到一个屏风景观,但无法一览无遗地看到住宅的完整面貌,总是一步一景,蜿蜒曲折式的散发延伸。对比欧美建筑,主建筑前那一望不到边的绿草坪、高大雄伟的主立面和代表力量的罗马柱式结构等,都形成比较直接且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因此,中国音乐不论篇幅还是结构,都相对更紧凑,特别是钢琴作品都显得精巧别致,像是中国的茶具一样雕刻精美,对细节要求很高。
其次,中国钢琴作品在本质上即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产物。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它与中国文化的深度交融产生了众多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孙麒麟认为,在中国作品当中,钢琴这一乐器更多是作为一个模仿性质的媒介出现的,发挥拟人、拟物的功能。作曲家利用钢琴音域广、音色丰富的特点,得以惟妙惟肖地展现中国的历史、地域、山水和文化。黄虎威《巴蜀之画》开篇的晨歌就是利用钢琴声音的清亮描绘出巴蜀之地清晨的宁静和清爽。《梅花三弄》本身是古琴曲,钢琴作为模仿乐器,要求演奏者通过左右手的协调与配合模仿古琴的拨弹技术,从而使人联想到古琴独具特点的散音、按音、泛音、弹拨以及吟猱等艺术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品以“形似”呼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陈其钢的《京剧瞬间》也是通过琴声还原京剧的声腔韵味,并使用钢琴替代京剧中的特色打击乐器,以独特的节奏组合和极具代表性的旋律轮廓赋予钢琴演奏以独具的京剧风韵。另外,这部作品把典型的法国音乐风情与中国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将西方创作特色与京剧这门国粹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作曲家站在世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新诠释。《努玛阿美》描绘的是云南哈尼族人寄托美好愿望的圣地,作曲家张朝同样是通过钢琴的高可塑性,以鲜明的节奏特点,描绘出少数民族满怀喜悦、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最后一首《江山颂》改编自作曲家印青的《江山》,文子洋通过对原曲旋律的改编和发展,使钢琴再一次作为媒介,还原中国传统艺术歌曲中的声腔及声韵,集中体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魅力,也再次证明,以西洋乐器讲述中国故事是体现文化和艺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最好的方式。
孙麒麟计划于明年1月20日中国传统新年到来之际,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威尔独奏厅(Weill Recital Hall)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届时,她将再一次将这些优秀的中国作品带给卡内基的听众,让中国声音走进更多人的内心,让世人听到更多的中国故事。